第242章 造谣动动嘴_我的父亲是嘉靖
笔趣阁 > 我的父亲是嘉靖 > 第242章 造谣动动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2章 造谣动动嘴

  朱载圳万万没想到,反对他的是张居正、王国光、海瑞、杨博。

  支持他的却是严嵩、徐阶。虽是表面上的支持,那也是支持。

  严嵩拱手道:“臣认为,太子的新政改革可以在北直隶试行。太子爷英明睿智。若他的改革能够成功,朝廷、百姓、官员皆可得利。”

  徐阶附和:“严阁老所言极是。太子是古往今来第一英明之太子。其智、其才甚至比洪武朝的懿文太子(朱标)还要高。

  他提出的改革方略,臣听后如醍醐灌顶!”

  这两个人之所以支持,是因为他们认定,朱载圳的改革绝对成功不了!

  横竖成功不了,为何要在朝堂上跟太子爷唱反调?

  嘉靖帝道:“既然首辅、次辅也支持在北直隶试行。那就先这么着吧。你们各回各衙,准备推行。”

  回到东宫后,朱载圳先召见了申时行。

  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必须进行充足的舆论准备。如今《大明时报》已畅销两京十三省。以《大明时报》为舆论阵地宣传新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。

  朱载圳对申时行说:“你们《大明时报》一定要跟百姓说清楚新政的诸般好处。连续一个月都要发专版。文章由你亲自主笔。”

  申时行现在是朱载圳的文胆。

  申时行拱手:“是。臣一定办好这件事。”

  朱载圳忽然问:“今日朝会你没有说话。你是怎么看新政的?”

  申时行跪地叩首:“臣不敢说假话。可说真话又怕触怒您。”

  朱载圳道:“东宫是我的地方。咱们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话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就是了。”

  申时行含蓄的说:“太子的想法是好的。施行起来恐怕会阻力重重。”

  言外之意:您的新政根本施行不下去!

  朱载圳道:“世间的任何事,不去做怎么知道能不能成?正如当初我只带了十个随员去东南抗倭,朝中没人认为能成功。

  打来孙、俺答汗两次攻打京城。许多人也认为我守不住。”

  申时行说了一句大实话:“太子,恕臣直言。倭寇也好,北虏也罢,都只是外敌。杀便是了。

  推行改革,动的是天下文官的利益。他们会成为您的内敌。

  内敌要比外敌更难对付!绝不是杀杀杀就能解决的!

  当初太祖爷兴起三大案,有人说太祖爷嗜杀。

  其实他的初衷是对付内敌啊!到头来呢,官员杀了一茬又一茬。洪武爷却发现,内敌是杀不尽,杀不绝的!”

  朱载圳摆摆手:“你这话出圈了。我从未想对文官大开杀戒。”

  申时行道:“您若想在北直隶推行新政成功,只有一个办法。”

  朱载圳问:“哦?什么办法?”

  申时行道:“用十年时间,将知行书院的学子培养成合格的官吏。让北直隶上到巡抚,下到县令全都变成您的人。

  您虽贵为太子。但真正忠诚于您的人有限的很。今日永寿宫议政,官员两百多人。真正忠诚于您的不超过十五个。

  人事即政治。

  先抓好人事,再推行新政,这个顺序一定不能乱。”

  申时行一番推心置腹的话,让朱载圳的脑袋上冒出了冷汗。他心中暗道:是啊。我这三年来,一直在抓军权。如今上到兵部尚书,下到新军的总旗、小旗都是忠诚于我的。

  至于政权......全在严党、徐党的党羽们手中啊!

  或许正如张居正所言,我操之过急了。

  朱载圳没想到,不及十天,他的改革就遭受了重大挫折!

  京城之中生出了一条流言!

  城南,余泰茶馆。

  余泰茶馆是京城里的买卖人喝茶谈生意的地方。

  布商刘麻子正在跟粮商唐铁嘴喝茶。

  刘麻子买来一份《大明时报》,将内容念给了唐铁嘴听。

  唐铁嘴压低声音:“铸造新银圆?这事儿我听到了一点风声。”

  刘麻子问:“哦?什么风声?”

  唐铁嘴道:“据说,朝廷这是要用新银圆洗劫咱们老百姓的财富!户部造的新银元,都是银、铅各半!拿到市面上兑换咱们的真金白银!

  一来一回,咱们一半儿的银子都归了朝廷。”

  刘麻子惊讶道:“啊?这事儿可靠嘛?”

  唐铁嘴道:“怎么不可靠?我堂哥的连襟的朋友在宛平县当书吏。这话就是他传出来的。

  伪元那会儿,蒙人老爷们不允许百姓家有金银。

  据说太子爷是在效仿蒙人。”

  刘麻子惊讶道:“啊!那以后我的布店,可不能收银圆、银毫。还是铜钱、碎银子牢靠。”

  唐铁嘴道:“没错。我也跟我粮店里的伙计们说了。卖粮只认铜钱、碎银子。什么银圆、银毫,见鬼去吧!”

  历朝历代都是造谣动动嘴,辟谣跑断腿。

  银圆尚未开始铸造,就先遭受了百姓的抵制。

  永寿宫。朱载圳正在跟嘉靖帝商议银圆的样式。

  朱载圳道:“父皇。儿臣认为,一两银圆,应铸上父皇您的头像;半两银圆,应铸上孔子头像;半钱小银毫,应铸上孟子头像。”

  嘉靖帝惊讶:“铸上朕的头像?”

  朱载圳点点头:“银圆是要流通百世的。说句不中听的话,上大街上找个百姓,问问他们大明都有哪些皇帝。恐怕他们除了能够说出太祖爷、成祖爷,就说不出其余先皇来了。

  将父皇头像铸到银圆上,即便百世之后,百姓仍然会记着您。

  以后大明国力蒸蒸日上,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花。花钱的时候他们能不念着父皇您的好?”

  嘉靖帝龙颜大悦,一连说了三个好。

  普天之下,有哪个皇帝不想流芳百世,被后人所铭记的?

  嘉靖帝道:“此事就按你所说。让户部宝泉局尽快制出母钱,让朕御览。对了,第一批银圆,你打算铸造多少枚?”

  朱载圳道:“一两银圆铸造一百万枚;半两银圆铸造一百万枚;半钱银毫铸造八百万枚。”

  嘉靖帝微微颔首:“要是换在三年前,国库恐怕连铸造银圆的银子都拿不出来。还是有钱了好啊。”

  朱载圳又道:“新银圆还会随着海上贸易,远达四海。到时候父皇您的威德,将远播化外之地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4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4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