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7章 开拓者们(六)_我的父亲是嘉靖
笔趣阁 > 我的父亲是嘉靖 > 第447章 开拓者们(六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47章 开拓者们(六)

  账房捧着账本,来到了于忠景面前。

  于忠景问:“今年的盈利统计出来了嘛?”

  账房道:“今年咱们在吕宋的五个种植园,三个工厂的总盈利为二十五万三千六百四十七块银圆。”

  于忠景道:“征税官快到了。咱该交的税一块不能少。咱不能亏了国家!”

  朱载圳运用《大明时报》、《大明周刊》、《大明晚报》,各省时报等等宣传机器,这些年一直在给百姓灌输“国家”的概念。

  有国才有家,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概念深入人心。

  账房道:“掌柜的放心。小老儿吃了三十年的算盘饭,还没崩掉过一颗老牙呢!”

  于忠景笑骂道:“仔细点,错不了!”

  入夜,于忠景让汉妻、奥斯曼妾趴在床上,上去就把她们的裤子扒了。尽享齐人之福。

  按照大明的民族政策。凡丈夫为汉人,无论妻妾是何民族,所生孩子一律为汉人。

  于忠景望着床上的四瓣大白蒜,正值壮年的他顿时血气下涌。看我饿虎扑食!

  生活,真特么美好啊!

  虾夷王国沿海。

  汉家移民刘金子冒着寒风掌舵,将一艘硕大的渔船靠岸。

  刘金子是东莱府掖县的渔民兼盐民。

  两年前,大明鼓励山东沿海渔民移民虾夷岛。移民政策可谓丰厚!

  只要移民,每户分配渔船一条。

  按人头每人发十块银元安家费。

  国投集团虾夷渔业公司会高价收购渔获。

  国投集团的子公司现在遍布大明国内、外。涉及各行各业。

  怪不得会有人说。大明人出生后无法避免三件事:死亡、税收和国投集团。

  大明的经济体制,属于官营资本和私营资本并行的市场经济。

  这种经济体制已经运行七年了,十分成功。

  当然经济体制的成功离不开对外战争胜利、并入大量新领土、以及明元霸权大量吸取欧罗巴财富的原因。

  言归正传。

  刘金子的渔船靠了岸。他按照虾夷的规矩,大喊了一声:“海——咯——海!”这是在感谢大海慷慨的赠予。

  刘金子是个运气爆棚的人。简直就是一条大锦鲤。

  移民政策,是每户发渔船一条。至于渔船多大,却没有详细规定。

  渔船大小不一,虾夷国相王家屏想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法子——抽签!

  刘金子竟然抽到了一条平户岛海军基地淘汰下来的倭式八幡船!

  这船本来是倭寇海盗的主力战船!比寻常渔船大二十倍不止!

  这就好比年会抽奖,别人都抽到什么“跟老板合影”、“下次签合同跟甲方单独合影”、“打扫办公室特权券”。而你抽到了一台爱疯十四。

  不过刘金子遇到了一个问题。

  战船改成渔船,需要银子。

  这么大一艘船,他自己玩不转,要雇佣船工,同样需要银子。他手上就一家三口的三十块银圆移民补贴,这点钱还不够给八幡船换个大船锚的呢。

  没钱?没关系!你有这么大一艘船,我们大明银行虾夷分行可以给你贷款啊!只要用船做抵押就可以!

  怕还不起?我们有专门的渔民生产贷款,利率是诸多贷款产品中最低的,再给你把分期做成一年六期,还二十年!

  借我们一千五百银圆,每年只需还一百。二十年不过两千而已。

  大明银行的海外分行,秉承着支持移民生产的理念,其贷款如果算上通货膨胀,几乎是不收利息的。

  胶东盐民类似于义乌矿民,胆子很大。

  刘金子进行了一场豪赌!以八幡船做抵押,借了银行一千五百块银圆。

  他心想,如果还不起,大不了船不要了。带着老婆孩子买三张船票回胶东去,接着做盐民。

  他用其中一千银圆改造了这艘八幡船,将其变成了一艘超大型渔船,买了十几挂牛眼大拖网。

  剩下的银圆当成工资,雇佣了二十个虾夷船员。

  虾夷海,是一片富海!刘金子每次出海,都能捞个两千斤海鲜。

  短短一年零八个月,他已经提前还清了二十年的贷款。不仅如此,他手里还有了七八百银圆的积蓄。

  有了钱,是时候改善下生活了!他在虾夷建了一座大四合院。还把孩子送到了虾夷国都札幌的汉学堂读书。

  他老婆也从一个胶东盐民家的穷女人,变成了有钱的船主婆。

  她身上的粗布衣变成了苏杭丝绸。手上也有了戒指、头上的钗子变成了银制的。刘金子还雇了两个虾夷丫鬟,帮老婆操持家务。

  当然,闲在下来时,他也会背着老婆去虾夷妓馆,感受下黑肤辣妹们的妙处。

  渔船靠岸。船工们将一筐又一筐的海鲜抬上码头。

  大八爪鱼、大鱿鱼、金枪鱼、虾夷甜虾、霸王蟹.......在船上就已经分好类了。

  渔业公司收购的水产,主要就是这五类。

  鱿鱼会在渔业公司投资的加工厂制成鱿鱼丝。金枪鱼会制成金枪鱼干。虾夷甜虾会被加工成风干虾

  霸王蟹生命力强,会被装进特质的远洋海鲜运输船,送到塘沽口去,供给大明的富贵人家。

  据说,太上皇、皇上和虾夷女王欸唉剋欸,就特别爱吃霸王蟹。

  不多时,渔业公司的庶务员拿着当天的收购价格表来到了码头上。

  刘金子殷勤的给庶务员递上一支烟。

  庶务员抽了一口:“刘老哥,这是收购价格表,你看一眼,没问题就签字吧。”

  刘金子本来是不识字的,如今在虾夷也算有了家业,好歹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,认了主要渔获的名字,还有数字一到十。

  他道:“嘿,这次的收购价高了不少啊!”

  庶务员笑道:“上个月渔业公司弄了一百万斤干海货,组了两个大船队运到塘沽口。您猜怎么着?当天就被大小海货商抢购一空。

  据说京城里的富贵人家现在办婚丧嫁娶,讲究酒席必有虾夷四大件——清蒸霸王蟹、鱿鱼干炖肉、金枪鱼干煲鸡汤、虾夷甜虾炖草原羊肉汤。”

  刘金子笑道:“那你们渔业公司发财啦!”

  庶务员吐了个眼圈:“是我们公司跟你们这些渔民一起发财!这叫共同富裕!”

  庶务员点算清楚,一共给了刘金子二百银圆,扣除出海的诸多成本,刘金子这一趟净赚一百银圆。

  刘金子心里感慨:当今皇上登基前,我在胶东当个穷盐民,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块碎银子。

  那时候真是不敢想啊。现在出一趟海,就能拿到一百多白花花的银圆。

  钱简直都不是钱了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4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4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