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_我的父亲是嘉靖
笔趣阁 > 我的父亲是嘉靖 > 第60章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0章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

  钱塘江大潮来了!潮水如一条银线般朝着江边翻滚而来。

  到了江南士子们比家境的时候了。

  豪门世家的士子们,向着大潮里抛洒薄薄的金叶子,看大潮中的点点金光。

  中等富户家的士子们,向着大潮里抛洒银叶子。

  寒门士子,就只能抛洒铜叶子了。

  观潮结束,江文会正式开始。

  一众士子纷纷写下诗词。众人写完,目光汇集到了朱栽圳身上。

  朱栽圳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,于是他对何心隐说:“相比于作诗,我更善于写词、作曲。这样吧,我已经打了一篇腹稿。我连曲带词唱出来,请何先生笔录。”

  何心隐拿起了笔:“王爷请。”

  上千士子鸦雀无声,他们对朱栽圳作的词满怀期待。

  朱栽圳清了下嗓子,片刻后钱塘江畔响起了他嘹亮的歌声:

  “沧海一声笑,涛涛两岸潮。

  浮沉随浪,只记今朝。

  苍天笑,纷纷世上潮。

  谁负谁胜,天知晓。

  江山笑,烟雨遥。

 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。

  清风笑,竟惹寂寥。

 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。”

  何心隐边听边写,写的心潮澎湃!

  上千士子亦是听得心潮起伏。他们的思绪仿佛跟随着朱栽圳的歌声、钱塘江的潮水声飘向远方。

  一曲唱罢。何心隐发出一声感慨:“大明开国到如今两百多年,朝廷历代册封的亲王、君王,恐怕有上千位。

  雁过留声,人过留名。百年之后,千年之后,没人会记得那些王爷的名字。景川王的这首词却会流传千古!

  敢问王爷,这首词的名字是?”

  朱栽圳答道:“《西江月·沧海一声笑》。”

  何心隐发自肺腑的说:“王爷,这首词最大的特点莫过于‘随性’二字。

  我能从中听出王爷有一种效仿古代隐士,如嵇康、陶渊明的欲望。

  您想要脱离名与利的羁绊,去追寻真正的豪情万丈和侠骨柔情!”

  朱栽圳苦笑一声:“知我者,何先生也!可栽圳身为朝廷的郡王,身负东南抗倭大业,哪里敢随性啊!也只能在词中表达了。”

  钱塘江巨浪滔天。朱栽圳吩咐刘五七:“美景当前,诗词当歌,岂能无酒!”

  刘五七连忙给朱栽圳上了酒。

  朱栽圳举起酒杯,高声说道:“诸位,都说抗倭是丘八的事。实则不然!倭寇猖獗,无非是因为我大明积贫积弱。

  若大明国富民强,区区倭寇何敢来犯?

  要强国,就要靠你们这些读书人。因为读书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!

  读书人,应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!这杯酒,敬诸位士子!愿你们发奋读书,日后为国效力!开创一个日月山河永在的时代!”

  朱栽圳此言一出,一众士子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!

  天下人皆知如今的大明贫弱不堪。然而没人敢将这一层窗户纸捅破。

  朝廷里的官员也好,。

  其实都是违心之言。

  朱栽圳却直言了国势的现状!

  何心隐是阳明心学的传人。阳明心学是务实之学。程朱理学则是务虚之学。

  用后世的话说,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中,有“实事求是”这一条。

  朱栽圳的话打开了何心隐的心扉,他甚至想:景川王他日若能即位,必成一代英主

  今年江文会的诗词第一,破天荒的没有任何异议——是景川王朱栽圳的《西江月·沧海一声笑》。

  已是傍晚,江文会已经结束。

  朱栽圳找到了何心隐。

  朱栽圳劝说他道:“何先生,我知道你生性不羁,有魏晋遗风,不愿意出仕做官。

  可是我要劝你一句,天下官员皆为程朱理学弟子。你要光大心学,没有官位太吃亏。天下官员会处处给你使绊子。

  我这个郡王是有詹事府的。你先屈尊入我的詹事府,做个从六品的赞善,如何?”

  大明有制,亲王、郡王府下设詹事府,詹事府官员是王爷的属官。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秘书。

  何心隐有些踟蹰:“这......”

  朱栽圳又道:“你先做个詹事府善赞,用不了多久,我会让你当上国子监祭酒,掌管天下文气!到那时,你在全国推广阳明心学也就顺理成章了。”

  朱栽圳在后世的一篇烂鸡汤文中读过这样一句话:一个伟大的推销员应该对客户的需要了若指掌。

  官位是朱栽圳要推销给何心隐的东西。而何心隐最需要的,就是在全国推广阳明心学。

  何心隐终于做出了决断:“士为知己者死,死尚可不惧,何况做官乎?学生愿入詹事府,为王爷效力!”

  朱栽圳大喜过望:“我得何先生如虎添翼!”

  朱栽圳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在大明全面推行新政的宏大计划。新政不仅要包含政治领域、经济领域、军事领域,还有思想领域。

  而思想领域的新政,又是政、经、军三大领域新政的基础。(改·革二字更为恰当。但是怕敏感,就用新政代替)。

  得到何心隐这位明中期的大思想家,不亚于得到了在政治领域得到了胡宗宪、在经济领域得到了王国光、在军事领域得到了戚继光。

  朱栽圳又道:“何先生,你既然已经是我的属官,我可要让你帮我做事了。眼下有一件极为要紧的事。”

  何心隐道:“王爷尽管吩咐。”

  朱栽圳道:“杭州是江南文气汇集之地。我打算出资十万两,在杭州建立一座书院。广纳人才。这座书院只教授阳明心学。”

  朱栽圳认为,经过今天的江文会,他如今在江南士子眼中简直就是一个流量明星。

  要趁着自己有热度、有号召力,赶紧收拢人才。

  书院就是收拢人才的绝佳场所。

  何心隐眼含热泪:“王爷,学生在泰州就有意建立教授阳明心学的书院。奈何南直隶学政衙门极力反对,一直未能成事。

  有了王爷的支持,学生一定将杭州的这座书院,发展成江南第一,哦不,天下第一书院!

  对了,不知王爷是否定下了书院的名字?”

  朱栽圳道:“若起名阳明书院太招摇了些。朝廷里的清流言官必定聒噪。心学讲究知行合一,我看就叫知行书院吧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4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4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